佛法
禪敬師父
首先祝福大家新年愉快,一切吉祥,福慧增長,發菩提心!我們都應該知道,要讓「福」與「慧」增長,並非靠祈求就可以得到的,也不是別人祝福就能擁有的。是要我們佛弟子實實在在的去修種種的善行,如:佈施貧窮、供養三寶或修種種的法去利益眾生,一點一滴的累積個人的福德資糧。另外更必須持戒斷惡,讀誦大乘經典,聽善知識說法而增長智慧。所以,福慧的增長絕非偶然。再來,我們進一步複習一些基本觀念。
第一,佛教。什麼是佛教?有人直覺認為它就是宗教。也對,但另一種說法就是佛陀的教法,也可說是佛陀教育的方法;另外,經典上用四句偈來說明,何謂佛法: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第二,佛法。什麼是佛法?就是佛陀在世時所說的一切法。佛入滅後,經典是由佛陀的弟子將之結集成經、律、論「三藏。」經是說定學,律說戒學,論說慧學。佛弟子當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痴。經由嚴持戒律而生定,而由定所發起的智慧,才是真正智慧。第三,佛學與學佛。這兩者是不同的,佛學是研究佛的經典與思想,這是見聞覺知的方面。學佛呢?則是奉行佛陀於經典中所教導的方法,認真的去行持與修正,所以兩者是不同的。學佛除了先利益自己外,更要行菩薩道,來引導其他眾生走向光明,導引有情開啟覺悟的智慧,此乃利益他人。第四,修行。什麼是修行?修正個人錯誤的行為與習性,叫做修行。但必須先要有正確的知見,也就是正見。有了正見才能培養正信,有了正見正信,才能發揮大願心,才能行正行而漸次改掉惡習與惡行,這也可說是頓悟漸修。過去,彌勒菩薩曾示現於人間為布袋和尚,就是現在各個佛寺天王殿中供奉的布袋和尚。其實這只是彌勒菩薩應化於人間一次之法相而已,真正處於兜率天的彌勒菩薩,祂是顯現為天王相的。而這個布袋和尚,他經常笑口常開,挺著大肚,背著布袋。當時有位居士請問和尚什麼是佛法?布袋和尚笑笑的將布袋放到地上,那位居士也很有善根了知和尚的意思。又再請問布袋和尚,什麼是佛的心願?布袋和尚又笑笑的將布袋提起。這兩次問與答在告訴我們,佛法就是要眾生放下一切的煩惱,而佛的心願就是要背起眾生的苦楚。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佛菩薩都是慈悲的,在在的示現,無非是想令眾生離苦得樂,但《金剛般若經》中云:「實無眾生,如來度者。」何以故?因為如來無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執著。或者我們用「父子上山,各自努力」這句話來作為另一種的解釋,意思在告訴我們,願意起而行,也得是自己有意願去行才可能的,否則任誰都無法去度化他人。同樣的,佛菩薩的慈悲希望能拔除眾生的苦楚,也是同樣的道理。佛法告訴我們人是怎樣而有,苦是怎樣而集,滅又是怎樣的方法才能滅。苦若滅則樂就顯現。如同人生了病,看醫生拿了藥物,就必須遵照醫生的指示,按時吃藥,這樣病體就會痊癒,病好就離苦,離苦就得樂,不是嗎!業力有三種障,(一)惑障。斷惑(先破無明,具足正見)。(二)業障。消業。(積善修福,止惡、懺悔)。(三)報障。離苦。(修福修慧,有智慧才能離苦)。
中國人將農曆年初一訂為「彌勒佛」的聖誕,為的是讓眾生在一年的第一天禮拜彌勒如來,得大歡喜。法明寺於正月初一、二、三日禮佛祈福,希望大家都能來參加。在此末法時期,眾生的業力逐漸增重,法明寺有幸能夠弘揚彌勒法門,為的是讓末法時期的眾生更方便,更簡單的登上淨土,証不退轉。但還是前面那段話,能否解脫苦楚,還是要靠自己的堅定的信願,並遵照求生兜率淨土的基本條件,如法的受持三皈、五戒、十善與發願往生兜率淨土,稱念彌勒尊佛聖號等,其他的福德資糧就看個人的增上心。
《彌勒上生經》云:「優波離請問世尊為何阿逸多雖出家,但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陀卻授記阿逸多將來成佛無疑?」其實這是彌勒菩薩大慈願力,留惑潤生,廣行菩薩道的精神。為的是與廣大的眾生結上因緣後方才成就佛道,以便度化更多的有情。接著又說「佛告優波離:『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佛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這是何等的殊勝,大家認真的思考,努力的參一參。今天就講這些跟大家共勉,希望大家發正確修行的心而勇猛精進。
彌勒尊佛!
二OO六年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