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
禪敬師父
生命這兩個字簡單的分析就是有生才有命,如果死了就叫做無命。醫生為何稱為醫生呢?也就是人活著時才要醫叫做醫生,如果死了醫生就不管用了。為什麼要講生命?因為現在人平常大都不重視生命,每天勞勞碌碌只為了金錢與物欲和家人,其他的不管。若說有關心自己,那也只是這身體的外在,食、衣、住、行的享受和身體外在的保養與清潔而已。我們應深深思考佛所說的人身難得,要得到人身是那麼的困難,但要失去人身卻又那麼的快,長者不到百年,短則幾十年,大家是否要讓這一期的生命再次空轉嗎?只在乎追求愛與欲無限的增長,只為了活命而生存嗎?大家是否要省思的去覺知生命的問題。
現在我們先談談生命的意義,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生命的意義呢?佛法說人生有八苦,其中一種叫五蘊熾盛苦,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是指人的身體及外在一切物,受想行識就是指精神方面的感受、覺受等。所以說生命應有分為內與外,身體的疲勞容易消除,心靈的壓迫就此較難於排除,生命的意義在於促進精神的昇華,也可說是人格的提昇。再來我們談談生命的因到底是什麼?什麼路最遠,沒有目的地的路最遠,現在大陸還有用驢子在磨殼、豆之類。在古時候的研磨機旁綁上一頭驢子,將其眼睛蒙上,驅使牠一直在研磨機旁繞圓圈。我們自稱為萬物之靈,試想看看,如果我們不曾對生命的目標有個定位的話,也就是不知目的地,那麼我們的生命,我門的人生道路,是不是跟這頭驢子相同呢?
再來我們談談生命的真諦是什麼?也就是佛告訴我們出世間的真理,就是真諦。凡夫眾生所迷惑的世間相就是俗諦,也可說是繼續在六道中輪迴的都是俗諦。佛法的真諦在告訴凡夫眾生世間是苦海,三界如火宅,當思出離苦海,解除煩惱,超出輪迴。為何眾生輕忽因果輪迴呢?我想大家都是對因果輪迴不能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堅定的信念又怎能使的上力呢?不錯,光說有因果、有輪迴誰能證明呢?誰也無法提出證據,所以難怪眾生在信者且信之下排迴在修行之外。當今社會是信佛的多,還是拜鬼神的多呢?我想大家會肯定答覆拜鬼神的多。即使有些信佛者還是依舊拜鬼神,他不曉得信佛的佛弟子是不可再禮拜鬼神的。那拜歸拜,拜的人也大多不能肯定真有鬼神,除非有感受或見過,但是真有感受或見過的人是否有想過,既然自己已經能體認真有鬼神,那為何在因緣果報與輪迴項上未能作堅定的相信呢?佛教是教導眾生從「世間是苦」及「人身輪迴」的苦方面去覺醒,才能近一步發菩提心願求出離。再來,生與死是怎麼分別,大家一定會說,生者是還會活動的,死了的就不動了。如果是樣子的話,睡著與死了又如何分別呢?大家一定會告訴師父,二者的分別在於活著的會呼吸,也沒錯!那死了的人為何會不呼吸呢?請問有誰不想呼吸呢?絕對沒有!那既然沒有人會說自己不想呼吸,請問死的人是誰要他不呼吸或不能呼吸呢?死的人與睡著的人不一樣是躺著不動嗎!到底是為什麼人會死呢?好,我們再說投胎轉世,從生到死稱為一期的生命,也稱為一世,轉世也就是轉到另外一期的生命,那現在說投胎,是什麼來投胎呢?我們只知道,也從醫學上證明,一個人生命的形成,是要藉著父精母血的附合,在母親的子宮內孕育十個月,才會降生到人間。但是,是什麼來入胎?我們當要知道光靠父精母血而生育的胎兒是不可能活的,必須再加上投胎者本身跟父母有結過去因的業識來入胎,才能形成一個新生命。那現在我們知道生的是「業識」來入胎,也就知道死的時候就是「業識」離身,這樣知道嗎?再打一個比喻讓大家更有信念,現在大人小孩人手一機,手機是如何形成的,要如何使用呢?當然大家知道手機是由廠商製造的,不同的廠商製造出不同款的手機,那這樣就可使用嗎?不可以,還必須有晶片安裝在手機內部才能使用不是嗎?當手機關機時,我們只能說它睡著了休息,當把晶片拔除時我們就可說它死了。如果把晶片再裝在另一台手機上時,我們可稱它為輪迴,這樣大家更明白了嗎?有一點非常重要要在此提到,手機的款式、大小、門號及晶片的公司都可由我們喜歡而選擇,但跟人的生死就完全不同,我們要知道人的生死不是由我們喜歡與不喜歡來決定,而是由業力來決定的。業如同磁鐵,而人的業識如同小磁塊,怎能抗拒大磁鐵的引力呢?眾生因無明而起惑造業,因造業而呈現果報,感得果報仍然依舊無明,而繼續起惑造種種不同的業,因此繼續召感不同的果報與輪迴,所以,因果與輪迴之說是可相通的。
前面我們已經講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目的、生命的真諦,也解釋了輪迴與因果,但還沒告訴苦在哪裡,苦從何處來?!我們也都聽過一句話就是「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所謂無風不起浪,無浪哪來的波呢?眾生的苦由愛(這裡所說的愛不單只愛情的愛,而是由心產生對種種人、事、物等一切愛)而產生了慾欲,而由欲就再產生佔有的心,也因此而恆生一切苦。也因無知又不接近佛法,又沒有善知識的開導,所以繼續受苦。一切眾生執著五欲六塵,想盡辦法尋求刺激快樂,其快樂的時間就如同苦藥外面的一層薄薄糖衣一樣,甜的時間是非常的短暫的,要想在世間法內找到真正快樂就如同水中撈月一樣,是不可得的。世間男女長大都想結婚,結婚了就快快樂樂的度蜜月,甜蜜的時間不是告訴大家只有一個月嗎?過了之後會怎樣,那就要看過去所結的因了。「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子女是債欠債還債無債不來」,聽了這句話後,我們要知道,一切無因就無緣。為人父母要改變思想,不要強求自己的子女一定要結婚,若結婚了也不要去要求一定要有小孩,是好是壞不知道。莫強求就是。出家眾如何稱為出家的聖僧,就是要落實的去作到辭親割愛,捨「欲」出家,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斷煩惱,要出世間就是要斬斷愛與欲的輪迴根,這是修行的重點。但這並非是出家眾的專修,在家眾也應以此為修行的剛要。
知道有輪迴就要真正的相信因果報應,行善者則將來必有快樂的果報;行惡的人將來也必有痛苦的果報。天理昭彰報應不爽,所謂不爽是必不會失信失約的意思,果報如影隨形跑不掉的。以前有位法師於電視上說了一句話,聽聽看也蠻有道理的,他說看到很可憐的人,我們是應有同情的心,但我們又怎知他的過去世是如何的可惡呢?又說,如果有人以惡法暗中傷害他人,使他人生命財產遭受損失與痛苦,其將來果報還自受時,所受的痛苦超過被害之人以倍計數。寺廟的山門在出口處常會寫著「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幾個大字,各位回頭,回哪個頭?不是我們回項上的人頭,還是要我們回心理的念頭,念頭轉善心才會向善,觀念的改變行為也才會改變,這就是修行。古人言:「仙人打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無」,這句話再再的非常誠懇的勸人,要常反省省思,誰都有錯誤的時候,與做錯的事,錯了,要勇於回頭,千萬別一錯再錯。因為,再不回頭就千錯萬錯,到時要回頭已經是百年身了。修正錯誤的行為就是修行,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好的,要想得到好的,不就是要去除不好的嗎?現在我們大家來一同回向,「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南無大慈大悲彌勒菩薩!」
彌勒尊佛!
二OO六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