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慈德海潮音 (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窺基大師當年「上生經贊」依照《觀無量壽經》三品九類,將《上生經》也劃分為三品九類,也許大師用意在於與當時的「淨土宗」相抗衡,但終究為自己揣測出來的想法,有違於原有的經典。因此依法不依人就格外的重要了。如同內外院爭議一樣,如果有經典證明,那我們當然得這麼說,不然,佛法豈不是大家都可隨便自說!?如此則何需經典呢?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下面這論及後人妄加揣測,在沒有經典依據之下,硬要把兜率天宮分作『內院、外院、福報天』及『三輩九品』;佛法不能隨個人意志胡亂解釋下去,我輩佛子當避免加速佛法的毀滅,『不應依人不依法,一切以經典依據為是。』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撰輯 

◎三國魏-華手比丘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慈宗,中國佛教淨土宗支派之一,實際創始人為 太虛大師(非玄奘大師) 。因為彌勒菩薩,漢譯為慈氏,依彌勒菩薩為宗主。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兜率天宮補處菩薩若不完成此十所作業(十事),不能從兜率天宮下生人間示現成佛。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賢愚經 (五七)波婆離品第五十(丹本為五十七)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諸佛菩薩為了度化眾生而成立淨土,以便接引與其有緣者生彼國土,並且教育彼國人民至不退轉,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而諸佛菩薩無量無邊,淨土亦是無量無邊。與我等較為有緣而熟悉者有: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東方藥師如來的琉璃光淨土,觀音菩薩的毛孔淨土和紅觀音淨土及娑婆世界中的兜率陀淨土等。那麼,欲生於各種淨土的基本原則不外有三:一、信;二、願;三、行,具足此三資糧是得以往生的基本要素。今天我們要談的不是他方世界的淨土,而是專述娑婆世界中的一個淨土。這個淨土離我們人間「近」,對於五濁惡世的眾生,是一個最「容易」修持往生的淨土,它更是「普及」於上、中、下三乘根機都可以修學的。此文對兜率天宮的種種依正莊嚴就不多做描述,而是對如何上生兜率陀淨土做個簡單的探討。欲深入認識兜率天宮者,可參研拙著的《兜率陀天──彌勒淨土》、《兜率陀淨土》等文。 
  此篇文章的依據來自《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中的六事法、稱名、皈依、懺悔、發願、觀想等。有了信、願、行三資糧,再依據《上生經》佛陀的教法修持,無一不得賢劫千佛、彌勒菩薩及諸天眾的接引而上生兜率天宮。亦可以依「上海慈宗學會」慈能居士的《慈宗入門道次第》及慈宗的導師--太虛菩薩的《慈宗三要》作為修學的指標。 
  以前祖師大德們把兜率天宮的上生劃分為三類九品,這完全是依照極樂世界往生者的區分方法而做成的判別。不過,極樂世界的九品蓮是有經典根據的,而說兜率天宮的上生者修六事法得上品三生;修聞名歡喜、恭敬禮拜得中品三生;修聞菩薩名、造立形象,以香、花、衣服、繒、蓋、幢、幡供養及禮拜、系念得下品三生,這是沒有經典作為依據的。《上生經》中提到生兜率者蓮華即刻開敷面見慈尊,將來與彌勒下生,龍華三會第一聞法。可見,上生者是沒有品位的區別的,只有因地種的因不同而有先後果證的差別也! 
  彌勒菩薩的兜率天宮上生法門是一個容易行持,容易往生的淨土,因此,古德有云:「一念齋戒即為上品修因,一稱慈氏便成彌勒眷屬。」從這首偈子我們可以得知,自古以來它就是被認定為一個非常容修持,非常適合末法五濁惡世眾生根性的殊勝法門。一代聖僧玄奘大師亦言:「西方道俗,善作彌勒業,為同欲界,其行易成故。」希望眾生生起信心,依下述之法認真修學,他日同於善法堂中聆聽聖教。 
  修持慈宗法門的步驟如下: 
  (一)皈依佛、法、僧三寶。《善生經》云:「世尊!何因緣故,受三歸依?雲何名為三歸依?」佛陀答言:「善男子!為破諸苦,斷除煩惱,受於無上寂滅之樂,以是因緣,受三歸依。」無著菩薩云:「恆常、無盡、堅固和勝妙的歸依處,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來薄伽梵圓滿佛陀。」《大涅槃經》云:「我今皈依佛,最勝善知識,從此不皈依,其他各神祇。」「皈依法寶已,永離損害心。」「皈依僧寶已,無復依外道。」何以當皈依三寶,因為佛陀的真理是恆常、無盡、堅固和勝妙的,它能破諸苦厄,斷除煩惱,令眾生受於無上寂滅之大樂,故當歸依三寶。歸依三寶之後便不能再依止一神或多神的外道,這是如來親自的教導。除了正信佛教的彌勒法門之外,其他尚有不少利用彌勒法門為教義的外道,皆非正確的彌勒信仰,願佛弟子勿入歧途,以免喪失法身慧命。 
  (二)歸依彌勒菩薩。歸依三寶時,當一併歸依彌勒菩薩大慈尊,因為歸依彌勒菩薩當下便得不退轉。如《上生經》云:「若有皈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 
  (三)作兜率天宮觀。《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云:「佛告優波離:『此名兜率陀天十善報應勝妙福處,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廣說一生補處菩薩報應及十善果者不能窮盡,今為汝等略而解說。』佛告優波離:『若有比丘及一切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 
  此段經文之前,是佛陀介紹兜率天宮的依正莊嚴。那麼這一段如來是說,要是以佛陀的辯才,就算用上一小劫的時間來介紹兜率的莊嚴,也是不能述說詳盡的。並且告訴大眾,若有欲生兜率天宮見彌勒者,應當不厭離三界的生死,並且樂生於兜率天宮,還要愛敬無上佛道,更當發菩提心願,並依前文觀想兜率天宮的莊嚴。既然願生兜率天宮,當然應當對兜率天宮做正確的觀想,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如惺大師於《龍華懺儀》第十總觀兜率中提到觀想的次第有四:一、觀依報;二、觀正報;三、觀上生;四、稱名獲益。行者可自行參閱。亦可參考心照法師之「略說慈宗兜率天宮觀行者」一文。 
  (四)持守禁戒。《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云:「作是觀者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樂,作是觀者名為正觀。」 
  接著,居士當持守五戒、八關齋戒;出家比丘、比丘尼當受持具足戒。並且都應當精進不懈的修持,但不須斷除欲界的見、思二惑。四眾弟子都應修持十善業道,並且對兜率天上的依正莊嚴和殊勝妙樂做如理的思惟,能這樣的修持,就是最極正確的了。下文我們即來探討經文中提到應當受持的「五戒」、「八關齋戒」、「十善」和「具足戒」。 
  「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雜阿含經》卷三十三記載:「雲何名為優婆塞戒具足?應遠離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語、飲酒等,而不樂作,是名優婆塞戒具足。」 
  一、不殺生:就是不殺害他人的性命。無論是殺人或是殺死蟑螂、老鼠、蚊蟻等,都是殺生。不過,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因此不殺生主要是指不殺人。殺人是犯波羅夷(極重罪),是戒律中的根本大戒,它是不通懺悔的(殺死了不可悔,未死可悔)。如果殺死蟑螂、蚊蟻等,是犯突吉羅(輕垢罪),同樣屬於惡作,雖然一樣有罪,但跟殺人不一樣,是可悔的。每一種生命都愛護自己的性命,不願受任何人的傷害,所以每一個眾生都不應該去傷害別人。能持殺戒者得長壽無病,犯戒者得多病短命報。戒殺生,主要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涅槃經》說:「食肉者,斷大慈種,行住坐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所以佛教徒吃素,主要是不忍心殺害雞、鴨、豬、羊等動物的生命,是為了長養慈悲心。慈宗弟子更應傚法宗主彌勒菩薩的大慈,從初發心即不食肉的慈心,詳見《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總之,斷一切有生命的動物之性命,就叫做殺生,就犯殺業。因此,佛制受五戒的居士不得殺害有生命的眾生。如同《受十善戒經》云:「佛告舍利弗,汝今應當知,一切受生者,無不愛生命,是故應行施,普慈等眾生,視眾如眼目,是名不殺戒,奉持不殺戒,必成菩提道。」 
  二、不偷盜:簡單的說,就是不侵犯別人的財物。凡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未經許可便佔為己有,就是偷盜。按律典,盜取價值五錢(古印度摩伽陀國錢幣單位)以上的東西,就屬偷盜,而犯了根本大戒(不可悔)。平時順手取用公家的信紙、信封、原子筆等,乃至借用東西末還,叫做不清淨的行為,雖然不是犯了根本戒,但還是要負因果責任的。在戒律中,最難受持的戒律,就是盜戒,凡不屬自己所有,而侵佔、劫奪、偷取就犯了盜戒。《大智度論》云:「一切諸眾生,衣食以自活,若劫若奪取,則為劫奪命。」總之,凡是有主物,不與而取,便叫做盜。另外,盜取常住物者(即三寶道場之物與僧伽的東西),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三、不邪淫:邪淫是指合法的夫妻關係以外的男女淫慾行為。例如強姦、嫖妓、重婚、誘拐、販賣人囗、強迫別人從事賣淫及出售(租)色情影片等有傷社會風化的行為,都犯了邪淫戒。後學曾經於某個網站回覆一篇「修道同居不結婚」的文章,今天將它放在不邪淫的這部分,供讀者參考。 
  「淫」之一字,乃修行者之生死關,古今多少英雄豪傑,命送裙柳之下,無數帝王亦因「淫」字而斷送整座江山;又有多少「修行者」死在「淫」字裡而成為三塗的苦惱眾生,這「修道同居不結婚」之謬論更是不辯自明瞭。 
  欲了生死首須斷淫,佛制五戒,戒殺第一,蓋五戒全者能得人天有漏福果,若欲出離三界,唯盡淫慾方得能出。《楞嚴經四清淨明誨》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若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不希翼,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既波旬說。」 
  淫慾之禍,千經萬典,處處指歸;邪淫之害,諸祖語錄,具具真實。誠如夢東大師云:「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法門,以淨心為要。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淨心之要,無如念佛。」但是,與人行淫,淨法何在?心尚不能淨,又如何得往生?蕅益大師在《戒淫文》中說:「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道,安能往生? 」所以中峰亦於其廣錄中言及「念佛需當戒淫慾,淫慾斷時生死斷。」實乃金玉良言,可不慎哉! 
  然而,佛陀說:「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也因如此,致使眾生長夜漂流生死海中,無由得出。正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又云:「哀哉三界,愛慾為根;根珠不拔,莫望生西!蓮花國土,永離塵情;此緣能斷,彼質斯成。」「思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濃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盡蘘盛糞,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切莫把未爛骷摟認作真。」世人為了傳宗接代或男歡女愛而有此淫慾之事,夫婦之道本是無可厚非的,但以佛法來講,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夫婦事,才有這個苦。因此,真佛法不但講邪淫不可有,連夫婦之正淫也要斷,因為情慾是生死之根,所以佛對斷淫這個法說的非常透徹。維摩詰居士言:「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也就是說,唯有處於污泥而不染,就是不淫。斷邪淫不墮三惡道,而斷得了正淫才能夠了生死,這才是佛法的真實究竟之道。 
  在家處俗的居士男女們,若兒女大了,自己年齡也差不多了,夫婦都是道友了,那最好就分床或分房睡,讓彼此保持清淨,可使身體健康,不要使煩惱種再沉重下去了,那麼如何才能斷淫呢?小乘教五停心觀中有「不淨觀」。觀身不淨,身體中充滿九種不淨,污濁與骯髒,只是一張皮包著,皮揭開了,儘是不淨之物。是故當時時觀想此「九想觀」,此觀成時,方悟身後無量淒慘,人若想到死亡之日,所有慾火頓然消失;這菩薩九想觀,也是我們脫離生死苦海的大津梁。茲將此觀列舉如下: 
  新死想第一:觀想初死之人,正直躺臥,寒氣徹骨,一無所知,當念我貪財戀色之身,將來亦會如此,則淫心淡矣! 
  青瘀想第二:觀未斂之屍,一日至七日,黑氣騰溢,然後轉成青紫,其狀可懼,當想我美貌如花之身,亦必如此,則淫心淡矣! 
  濃血想第三:觀死人初爛,肉腐成濃,勢將潰下,腸胃消糜,當念我風流雅俊之身,亦必如此,則淫心淡矣! 
  絳汁想第四:觀腐爛之屍,停積既久,屍水流出,臭不可聞,當念我之肌膚香潔之身,將來亦必如此,則淫心淡矣! 
  蟲噉想第五:觀腐爛之屍,遍體生蟲,充滿腐屍,骨節之內,皆如蜂窩,當念我鸞儔鳳侶之身,將來依舊如是,則淫心淡矣! 
  筋纏想第六:靜觀腐屍,皮肉鑽盡,只有筋連在骨,如繩束薪,得以不散,當念我之色身,將來也是如此,則淫心淡矣! 
  骨散想第七:觀想死屍,筋已敗壞,骨節縱橫,不在一處,當念我崇高之身,將來亦會如此,則淫心淡矣! 
  燒焦想第八:靜觀死屍,被火所燒,捲縮在地,或熟或生,不堪能看 ,當想我蓋世之身,將來或亦如是,則淫心淡矣! 
  枯骨想第九:靜觀破墓殘骨,日暴雨侵,其色轉白,或復黃朽,當念我光華之身,將來亦必如是,則淫心淡矣! 
  若能於此九想觀者,反覆觀修,久久勤習,淫心可息矣! 
  古德們亦常以「須臾離念頭,剎那既三塗之業」警惕我們,心中沒有諸佛菩薩的聖號,一想到貪慾,就是生死之根。 
  阿難曾問佛,如何對治淫慾?佛告阿難:「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熄滅惡念。」能這樣如佛語觀想,就不會生起一絲邪念了。修行者對這一個「淫」字必須要覺醒,關於戒淫這樁事,世間人不愛聽,也不願意聽,倘若他還沒有出離心,對男女情慾還有貪念,縱使他一天念佛十萬聲佛號亦不能往生。這就是為什麼念佛者多往生者少之問題所在了。也唯有斷了淫慾才不會在六道投生,佛說四果阿羅漢是已斷了淫心的,永遠脫離生死的三界,他如果再來世間乃是為渡眾生,而乘願再來的,但是我們是因為這個淫的業力而被牽引來的,若不徹底根治這輪迴的苦因,如何能得究竟安樂之勝果呢。如上所言,又怎能修道同居不結婚呢! 
  至於「淫」戒,必須持守方免三塗,然佛弟子每每對淫戒的定義沒有深入的研究,至犯了戒亦不知懺悔,那就非常不智了。根據《五戒相經》淫戒經文的說法,佛陀告訴諸比丘,一個在家弟子不應生欲想,欲覺等等不淨之惡業。其中犯邪淫的有四處,指:男、女、黃門、二根。女者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指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也是一樣。黃門指男根損壞之人,有五種: 
  1.生黃門:天生敗壞不能行淫者。 
  2.半月黃門:半月能淫,半月不能者。 
  3.妒黃門:指見他人行淫,己方能勃起者。 
  4.變黃門:指欲行淫時,忽失男根者。 
  5.形殘黃門:指生已腐爛,或後因故割去者。 
  若優婆塞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處行淫,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或二處行淫,犯不可悔。若發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若二身和合,隨既止息不行淫,犯中可悔。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身根未壞,共彼行淫,女三處者,犯不可悔。或優婆塞受八關齋戒,行淫者,犯不可悔,受八關齋戒者無復正邪,一切皆犯。此中所說的三處是指:口處,大便處及小便處。另於非時(指六齋或十齋日及諸佛菩薩誕降之日),非地(指塔廟旁或內)亦不得行淫,行者亦是悔犯。還有既是,真正的優婆塞(夷)是不能跟人家「作媒」的,如世間的「月下老人」那樣,但佛法是不准許的,因為這是給人家作「生死緣」呀! 
  印光大師言道:「凡人不必近女色,只此獨居時輾轉一念,遂足喪其生而有餘。」是故智者當作如是觀,觀女色者作毒蛇想,寧近毒蛇,不近女色,何以故?蓋毒蛇害人只此一生,女色繫縛,動經百千萬劫,苦楚無窮,苦痛無盡,深思諦察之後,怎能不回頭猛省,懺悔前非,改往修來,清淨梵行呢! 
  縱如上言佛制邪淫戒如此嚴厲,何能修道同居不結婚呢!正淫尚須止,何況邪淫。然斷除正淫必須循序漸進,方能成就,當務之急還是止除邪淫以挽世風日下之狂瀾;古今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皆因這個「淫」字,你我怎能再置之不理,繼續任己輪轉生死呢!略表數語,願眾有益,彌勒尊佛! 
※ ※ ※ ※ 
  《勸莫為邪淫律》云:「邪淫入地獄,登彼刀葉林,熱鐵釘其口,烊銅灌入心,毒龍碎骨髓,金剛鼠食陰,銅柱緣上下,鐵床臥隱深。」 
  總之生死之牢獄,淫慾為枷鎖,正淫尚須斷,何況邪淫,斷欲則可超凡入聖矣。 
  四、不妄語:妄語,就是說謊,虛妄不實的話,當中還包含兩舌、惡囗、綺語。《大智度論》云:「妄語之人,先自誑身,然後誑人,以實為虛,以虛為實,虛實顛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盆,水不得入。」妄語依其性質又可分為: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三種。 
  1.大妄語:就是沒有證果的人,自己說證果了,沒有得到神通,說得神通了。此種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是悔犯了大妄語戒。如今日多有人自稱彌勒佛陀降世或自稱為彌勒使者之語。另外說四眾的過失,尤其說出家二眾的過失,也犯了嚴重的根本大戒(誹謗僧寶亦是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2.小妄語:見言不見,不見言見;是說非,非說是;乃至知而不言,不知而言,這都是悔犯了小妄語戒。 
  3.方便妄語;就是所謂的善意的欺騙。這種為別人利益著想而說的妄語,就是方便妄語。 
  總之,心口相違,說虛妄不實的言語,欺誑他人,就叫妄語。 
  五、不飲酒:就是不喝酒的意思。雖五戒指酒,但它也包含能刺激神經,使人喪失理智、敗壞德行的東西,諸如香煙、檳榔、大麻、鴉片、安非他命、速賜康、強力膠、瑪啡、紅中白板等,都是不飲酒戒所要戒除的。 
  《大智度論》說飲酒有三十五過;《薩遮尼乾子經》云:「酒為放逸根,不飲閉惡道,寧捨百千身,不毀犯教法,寧使身乾枯,終不飲此酒,假使毀戒罪,壽命滿百年,不如護禁戒,即時身磨滅。」 
總之飲酒容易放逸,酒醉更易失自正念,違犯本心,後必自悔,故不當飲酒。五戒中的前四戒,所禁戒的行為本質就是罪惡,因此稱為「性戒」;而酒的本質雖非罪惡,但是飲酒容易引起世人誹謗,或誘發其他的性罪,因此稱為「遮戒」。 
  《大毘婆娑論》卷百二十三說:印度有位優婆塞,由於飲酒過後失了正念,於是盜取鄰居的雞,犯了「偷盜戒」;再把雞殺了烹煮做為下酒菜,犯了「殺生戒」;隔壁的婦女問起遺失的雞,他妄言說沒看見雞,而犯了「妄語戒」;此時又見婦人貌美,進而非禮了她,更犯了「邪淫戒」。由此可知喝酒使人無慚無愧、喪失理智,因為喝酒能使人造下殺、盜、淫、妄等四重罪,所以應該戒除喝酒。 
  佛教是著重智慧的宗教,飲酒令人愚癡,唯有戒酒,才能使神智清楚,智慧明朗。 
  五戒是得人身的條件,也是生天的重要因素。一個人受持五戒,將有無盡的利益。《灌頂經》卷三說:受持五戒,必感得廿五名善神的護佑。《月燈三昧經》卷六云:「持戒清淨者能獲得十種利益:杕滿足一切智,杌如佛所學而學,杈智者不毀,杝不退誓願,杍安住於行,杚棄捨生死,杋慕樂涅槃,毐得無纏心,氙得勝三昧,氚不乏信財。」《阿難問侍佛吉凶經》云:「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無所畏避。」《大智度論》云:「持戒之人,無事不得。」 
  另外,不殺生得健康長壽;不偷盜得資財豐富;不邪淫得家庭美滿;不妄語得善名美譽;不喝酒得智慧清明。因此,受持五戒,現世可以免除苦惱、恐怖,可以獲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諧、快樂;將來可以免墮三塗惡道,得人天果報,乃至成佛。亦為上生兜率天宮奉見彌勒慈尊的重要條件。 
  五戒,可從大德師長前乞受:「盡形壽不殺生、盡形壽不偷盜、盡形壽不邪淫、盡形壽不妄語、盡形壽不飲酒。」 
  「八關齋戒」:八關齋戒是佛陀為了使在家居士們有機會體驗出家生活,藉以長養出世善根,種植出世正因,而為居士開設的方便法門。因此,八關齋戒就是讓優婆塞、優婆夷們受持、修學出家生活的戒律。《菩薩處胎經》云:「八關齋者,諸佛之母。」而此八戒齋也是上生兜率陀天的一個基本條件,慈宗弟子應當受持。 
  「八」,指八種戒;「關」,關閉這八項惡業;「齋」,過午不食,稱齋。「戒」,防非止惡曰戒。也就是說,受持八種齋戒,可以關閉八惡,不起諸過,由此關囗通向出世之道,關閉生死流轉之門。所以,八關齋戒不僅僅是上生兜率的要件,更是趣向善道、契入佛道的捷徑。 
  八關齋的八條戒律為:1.不殺生;2.不偷盜;3.不淫;4.不妄語;5.不飲酒;6.不著香花鬘,不香塗身;不歌舞倡伎;7.不坐高臥高廣大床;8.不非時食。 
  八關齋戒的前面五條戒律,其實就是「五戒」,只是將五戒中的「不邪淫」改為「不淫」戒。也就是受持八關齋戒的期間,不但禁止邪淫,即使合法夫妻間也不可行淫,所以受持八關齋戒的在家居士稱為「淨行優婆塞、優婆夷」。 
  受持八關齋戒可得無邊的殊勝功德,今略舉八項如下: 
  一、罪障消除:《優婆塞戒經.八戒齋品》說:「善男子!若能如是清淨皈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乃至余一切罪皆悉消滅。」 
  二、遠離惡趣:《十善戒經》說:「持此(八戒)受齋功德,不墮地獄,不墮餓鬼,不墮畜生,不墮阿修羅,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恆生梵天,值佛出世,請轉法輪。」故此八戒,又稱八種勝法。 
  三、福報優厚:《優婆夷墮捨迦經》說:「六日齋者,譬如海水不可斛量,其有齋戒一日一夜者,其福不可計。」《阿含經》云:「若於六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計。」 
  四、來世尊貴:《普達王經》說:「欲知王(普達)者,本是先王時執蓋小兒,隨先王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淨守意,不犯諸惡,其後過世,魂神還生為王作子。今致尊貴,皆由宿行齋戒所致。」 
  五、得相好身:經上說:「有一天女,光顏威相,與眾超異,諸天見已,生稀有心。釋提桓因問之:『昔作何業,獲得此報?』天女答言:『昔於迦葉佛受持八戒齋,今得生天,獲端正報。』 
  六、得無上樂:《優婆塞戒經》說:「凡是齋日,悉斷諸惡罰戮之事。若能如是清淨受持八戒齋者,是人得無量果報,至無上樂。」 
  七、所求如願:《增一阿含經.高幢品》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關齋者,欲求生四天王上,亦獲此願,持戒之人,所願者得。欲求作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 
  八、得生天上:《佛說齋經》云:「奉持八戒,習六念,為佛法齋,滅惡生善,後生天上,終得泥洹。」 
  如法受持八關齋戒,雖僅一日一夜,但所得功德是無量無邊,更能令在家居士種下出世的正因,將來獲致解脫,免於生死輪迴。 
  受持八關齋戒的條件:《薩婆多論》云:「凡得波羅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受持的時限:《薩婆多論》云:「受八關齋戒,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過限(不可二、三乃至十日,一時受)。」 
  八關齋戒的前五條與五戒同,只將不邪淫改成不淫,因此這不再重述前五戒,而對後三戒一齋做個介紹。 
  6.不著香花鬘,不香塗身,不歌舞倡伎:若不持此戒而以香花鬘裝飾己身,以香塗身而歌舞倡伎的話,容易刺激男女性慾及放逸也,故佛制此戒。 
  「花鬘」,古時印度人喜歡用香花貫串起來,戴在頭上,以作莊嚴。今人受持此戒,耳環、項鍊、手鐲、戒指等裝飾之物都不可佩帶。 
  「香塗身」,古印度有錢人沐浴時,令童子拿名貴香料之粉末,給他們塗抹身體。今人受持此戒,不得用香水、香油、脂粉、香皂等。 
  「歌舞倡伎」,就是不能聽彈琴、吹笛、歌唱、下棋、觀看戲劇(電視節目)及一切歌舞技藝與雜耍。 
  7.不坐高臥高廣大床:《阿含經》云:「足長一尺六寸非高,面闊四尺非廣,長八尺非大,隨一種過量即犯。」 
  8.不非時食:即是「齋」,也就是過午不食,過了中午十二時以後就不再進食。《毘羅三昧經》說:「佛為惠法菩薩云:『食有四種:早,天食時;午,法食時;暮,畜生食時;夜,鬼神食時。』佛斷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日午時,是法食時也,過此以後,同於下趣,非上食時,故曰非時。」《四分律》卷十四、《五分律》卷八等所載,迦留陀夷比丘於傍晚時分入羅閱城乞食,由於光線不明,一孕婦疑為鬼魅,驚嚇墮婬娠,以是二因,佛陀乃制定此戒。 
  「十善」:前四條戒律與五戒相同,另有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瞋恚、不邪見。佛云: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為人,下品十善者墮阿修羅道;犯上品十惡者落地獄,中品十惡者墮餓鬼,下品十惡者淪畜道。因此,十善十惡為因,而有業力驅使的緣和六道輪迴的果矣。此十戒更是上生兜率的重要關口。 
  《十善業道經》云:「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斷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 
  不兩舌:不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不惡口:不以粗言罵人,不說尖酸刻薄的話。不綺語:指不說迷惑人心的語言,如誨殺、誨盜、誨淫等毫無意義話語。不貪慾:不妄想貪求,少欲,知足。不瞋恨:即不亂發脾氣,懷恨不懈。即是修慈悲之心。不愚癡(即不邪見):要有正見不迷信,明因果、明是非,當轉八識成四智。 
  《十善業道經》佛陀又云:「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復次,龍王!若離邪行(邪淫),即得四種智所贊法。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三、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是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復次 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是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復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復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復次、龍王!若離貪慾,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是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二、無瞋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無礙心,觀者無厭。」 
  「復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三、惟皈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是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最後佛陀說:「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貞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離虛誑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譭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離離間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諍。離麤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惠捨,信解堅固,具大威力。離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速自成就,無礙心智。諸根嚴好,見皆敬愛。離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恆生正見敬信之家,見佛聞法,供養眾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為大士修菩薩道時,行十善業,以施莊嚴,所獲大利如是。」「龍王!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是故汝等,應勤修學。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由此經文可知,十善業道的功德殊勝,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不可須臾離此。若離十善業,欲修行證果,譬如空中建樓閣一般,是不可能的。 
  因此,五戒是做人的基礎,十善是成佛的正因。也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所應有的行為。 
  「具足戒」:具足圓滿之戒。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 
  (五)修六事法。《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云:「佛告優波離,是名彌勒菩薩於閻浮提沒生兜率陀天因緣。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 
  此段便是有名的「六事法」。古大德多將此段的標準說成是上品生的條件,不過我們卻看不到任何經典提到兜率淨土有分三輩九品的資料,因此不做九品之說。前面提到的次第修法,是上生兜率的基本條件,此段開始便是上生兜率的正行資糧。那麼,如何積累上生兜率淨土的定道資糧呢?從經中可知有三類人: 
  1.為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或為種善根、得不退轉,故願生兜率。 
  2.聽聞兜率天宮殊勝妙樂,及聞彌勒名號,敬仰歡喜,故願求上生。 
  3.造諸惡業,但聞彌勒之名,悔過發願,而得上生。 
  先看此段六事行法: 
  1.精勤修諸功德:即修福行。財施(以金錢佈施於所需之人)、法施(以佛法開破眾生無明)、無畏施(為眾生除去種種的怖畏)。敬田(指八福田中之佛田、聖人田、僧田。由恭敬而生功德,即對佛、法、僧三寶恭敬供養,可生無量福德。優婆塞戒經稱之為功德田。)、恩田(八福田之一,對父母、師長、和尚等,於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報恩,如此亦生無量福德。)、悲田(以悲愍心救濟貧困,則能得無量福分)。《大寶積經》卷九十五云:「爾時世尊告眾人言:『善男子等,有三無量功德資糧,於諸如來,雖有稱說猶不能盡,況於聲聞諸二乘。何等為三?一者護持正法,二者發菩提心,三者勸諸眾生起無上願。』」 
  2.威儀不缺:即持戒行。慈宗行者能堅固持守前述基礎戒行(三歸、五戒、八齋、十善、具足戒),讓行、住、坐、臥四威儀皆得如法。於一切時遵守佛陀制定的規戒,具足端嚴的威儀相貌,自他兩利。《菩薩善戒經》卷五云:「威儀苦者名身四威儀,一者行、二者住、三者坐、四者臥;菩薩若行若坐,晝夜常調惡業之心忍行坐苦,非時不臥,非時不住,所住內外若床若地若草若葉,於是四處常念供養佛法僧寶,讚歎經法受持禁戒,持無上法廣為人說,正思惟義如法而住,分別法戒修捨摩他毗婆捨那。菩薩修集如是法時,設有諸苦堪樂忍受,是名威儀苦。」 
  《大寶積經》卷八十五云:「復有四法威儀具足,一者知時,二者知處,三者寂靜,四者真實。」 
  3.掃塔塗地:即敬塔行。在佛教的寺廟中,無論是掃塔、洗地、修飾佛像塔寺,將三寶道場整理的清淨莊嚴,使眾生見了能生起恭敬心、歡喜心、清淨心,進而使人親近佛法,修道解脫,因此,定得上生兜率。《無垢優婆夷問經》云:「佛告無垢優婆夷言:『掃佛塔地,得五福報,何等為五?一者自心清淨,他人見已生清淨心,二者為他所愛,三者天生歡喜,四者集端正業,五者命終生於善道天中;無垢當知,掃佛塔地,福報如是。』」 
  4.名香妙花供養:即供養行。以清香、鮮花、瓜果供養三寶,或以衣、食、臥具、醫藥供養僧眾,種諸福田,得無量福報。因此,定得上生兜率。 
  《達摩破相論》云:「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也;薰諸臭穢無明惡業,悉令消滅。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種:一者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二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三者慧香,所謂常於身心,內自觀察。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觀照常明,通達無礙。如是五種香,名為最上之香,世間無比。」 
  上述兩種涵義,前雲以世間沉檀、薰陸、花果等質礙之物供養於佛,後雲以智慧火,燒無價珍香,供養十方諸佛。以上四項皆為修福報業。 
  5.行眾三昧深入正受:即等持行。三昧:又稱為定、正受、不受。行眾三昧就是由聞而思,由思而修,進而得實際心定,信受佛法,無雜思、邪想之意。正受即定,心定則無諸煩惱等有漏業因。 
或者說即是習修三昧禪定,能使心達一境性。由於三昧定力,獲得正受,使心不再向外貪求五欲,不為境轉,內心始終保持輕安,法喜充滿,無煩惱的困擾,安定自在,名「等持行」。但是,兜率處於欲界散地之中,不須要修如此高深的禪定,只要內心無妄念,無煩惱困擾即可。 
  《大智度論》云:「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一切禪定攝心,皆名為三摩提(三昧),此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世界來,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則直。」 
六事行法前四項為持戒修福,此為修定,後為修慧。持戒清淨,必得生定,而無有妄想、煩惱。「行眾三昧深入正受」是彌勒上生經的一個重點,學人當如理修持。或有人認為此法難修,其實不難,六事法主要就是戒、定、慧的修學,只要依著經典的步驟,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必能完成。上生經中所明之修學法,隨修一法皆得上生兜率。彌勒有願:「無願尚不捨,何況念願」。因此全修者,其果證自高,成佛不遠。修少分者,依舊能得千佛、彌勒授手接引而生兜率,勿憂慮也! 
  6.讀誦經典:即讀誦經行。誦經,即誦持經文,思惟經義,多聞熏習,啟發智慧。讀經。大聲朗誦或默念,隨文觀義,皆能引發智慧。《法華經》中有十法行:書寫、受持、讀誦、演說、聽講、禮拜、流通、施他、思惟、修習。這是十種對經典的行持方法。讀誦經典,是修慧學。 
  《佛說忠心經》云:「佛告諸比丘:道不可不學,經不可不讀。」 
  《華嚴經》云:「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云:「佛告阿難!佛滅度後,佛諸弟子,若有懺悔惡不善業,但當讀誦大乘經典;此方等經是諸佛眼,諸佛因是得具五眼,佛三種身從方等生,是大法印般涅槃海;如此海中,能生三種佛清淨身,此三種身,人天福田應供中最;其有讀誦大方等典,當知此人具佛功德,諸惡永滅,從佛慧生。」 
  除了修六事法外,佛還說:「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至心」就是至極懇切之心,至誠之心。「結」:繫縛之意,眾生因為被妄想、分別、執著等煩惱所惑,而造下無邊惡業,為苦所繫縛,致使流轉三界,不能出離,故雲結也。「六通」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通等。 
  這段的意思就是說,修六事法的人,要以至誠懇切的心發願、回向願生兜率,而上生兜率不需要像小乘聲聞行者,剋期斷諸煩惱結縛,急於了生脫死。雖然如同凡夫的境界具足結使,但只要行持此六事行法,就能如同獲得聖人六通一般,自在往生。 
  (六)稱名發願。《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云:「應當系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發宏誓願……稱彌勒名,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 
  接下來這段就是說明應當稱念彌勒菩薩的聖號,更應當發廣大的誓願。「系念」指專心於一處而不思他也,能使身、口、意三業清淨。此處的系念法,應當觀想兜率天宮的清淨莊嚴,觀想彌勒的形象及無盡的大慈,觀想我願與大眾同生兜率親近慈尊。並且持誦彌勒聖號,發四弘誓願,這樣的話,於唸唸中滅一千二百劫來所造的生死重罪。 
  (七)恭敬禮拜。《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云:「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 
  此段明當修恭敬及禮拜行,聞名歡喜,合掌恭敬,這樣便能滅除五十劫來的生死重罪。若具足聞名歡喜,合掌恭敬,進而五體投地禮拜彌勒菩薩者,於每一禮得滅一百億劫的生死重罪。以上六、七兩項都含有懺悔的意思在裡面。 
  以上簡明《上生經》所述修持的步驟,皆是戒、定、慧三學的修法,也是福慧雙修的法門,依此道次第修學,更是上生兜率的保證也,願眾得益。下面附上幾段此經述及修持者所得的利益作為結語,供養大眾,彌勒尊佛! 
  「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華上結加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華,以散其上,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汝當歸依。』應聲即禮,禮已,諦觀眉間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心。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於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於諸佛前受菩提記。」 
  「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但得聞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恆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 
  「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繒蓋、幢幡,禮拜系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恆河沙等諸佛如來。」 
  「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花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彌勒宗弟子修持彌勒法門不僅「方便」、「適根」,從《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更讓我們瞭解,「修持彌勒法門者,於無上道得四種不退轉。」其進程如下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上生經》云:「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上生經》云:聽聞「彌勒菩薩」聖號歡喜者,滅「50刼」重罪;稱念「彌勒菩薩」聖號者,滅「1200刼」重罪;禮拜「彌勒菩薩」者,滅「100億劫」重罪。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根據《彌勒上生經》敘述,應該是有一個區域屬於「淨土區」。該區域眾生是蓮花化生,天主是彌勒菩薩,非兜率天天主,與外界有高牆區隔,或許這是歷代區分為內院與外院的原因。畢竟在其他淨土宗派常常攻擊彌勒淨土的部分在於淨土區域純一男眾相與非淨土區域的兜率天男女混雜問題,才會有往生彌勒淨土後反而沉迷在慾望不容易修行的問題產生(淨土區域時時刻刻宣揚苦空無常法音,非淨土區域屬於業報享樂土,當然有差別在了)。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想請教一下,如果依照《彌勒上生經》所敘述,依願往生兜率天者,是蓮花化生;而一般兜率天人是由男女天人的愛欲而生,這兩種出生方式不同,可否解釋為「有淨土區域」與「一般非淨土區域」呢?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請看: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有些不懂的人,以為彌勒慈尊現居一生補處位,說菩薩功德不及如來,故彌勒淨土亦不及諸佛淨土云云。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古來《上生經》之流傳分有「中原系、南方系、寫本系及新刻本」四個版本。其中「新刻本」的經文末加了兩條咒語,名為「慈氏真言」及「生內院真言。」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兜率内外院」的说法,就好比人的血管堵住了血液的流畅度,影响了人身体的健康;同理,此说法阻碍了弥勒法门的发展,让众生不敢修持。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三皈依、皈依彌勒、五戒、六事、八齋、十善、稱名、禮拜、持咒、懺悔、發願、回向,一步一步,一階一階,邁向「兜率天宮」。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覩史慈德

  如果有師父帶領這法門,照著師父帶領修持即可。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