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 明夷法師

在中國佛教歷史上,第一次組織「上生集會」的,當推東晉襄陽檀溪寺的道安大師。

第一次:

東晉興寧三年(365),道安自陸渾率四○○眾南奔襄陽,於新野分張徒眾:派竺法汰去揚州,法和去四川,餘眾隨往襄陽。
東晉寧康元年(373),六二歲的道安於襄陽建立檀溪寺,並與習鑿齒交往。次年,前秦苻堅遣使送「結珠彌勒像」給道安,道安每逢講席必羅列尊像。
東晉寧康三年(375)十二月,道安鑄造丈六金銅彌勒佛像置於檀溪寺,改「檀溪寺」為「金像寺」。並與法遇、曇戒、道願、曇徽、慧遠、竺僧輔及居士王嘉,共八人於彌勒像前聚眾發願,求生兜率,願見彌勒。並恆常持誦《彌勒下生經》以為功課。後依異僧(賓頭盧)告遂兼習浴供。
從以上道安建寺、造彌勒像,發願上生兜率、持誦彌勒經典、習俗浴供之法等等,皆與其後劉宋居士沮渠京聲所譯的《觀彌勒上生經》中所說上生條件相符合。

第二次:
第二次大規模「發願上生兜率面見彌勒」的「上生集會」,從現有資料來看,當為劉宋時期的高昌沙門法盛,我們以《名僧傳,法盛傳》為主軸,結全其它史料,組成一組年表,來看看當時彌勒信仰的情況。
東晉義熙元年(405)法盛出生於隴西李氏家中。是年,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翻譯《佛藏經》、《菩薩藏經》各三卷。敦煌舉行授戒儀式,有十二人受戒。法顯西遊止摩揭陀國華氏城,巡禮諸佛蹟。
東晉義熙五年(409)法盛舉家遷居高昌。是年十月,法顯離開多摩梨帝國,泛海前往錫蘭。
東晉義熙八年(412)曇無讖至姑臧。北囨張掖沙門道進詣曇無讖求援戒法,讖令懺悔。
東晉義熙十年(414)法盛出家,時年九歲。勤精讀誦。每曰:「吾三堅未樹,五眾生滅。合會有離,皆由癡愛。若不斷三毒,何求勉脫?」是年,法顯返國後於道場寺撰《法顯傳》(即《佛國記》)。曇無讖始譯《菩薩戒本經》。時道進經三年懺悔,自誓授戒得驗夢佛親為授戒。曇無讖為道進重說戒法,是為彌勒戒作法之始。
劉宋初二年(412)曇無讖譯《菩薩戒本經》畢。曇副出生。法盛十六歲。
劉宋元嘉元年(424)法盛十九歲,遇智猛等人取得《泥洹經》、《摩訶僧祇律》梵本返囨州的路途中,聞諸神蹟,遂發心出國。乃辭二親,率師友與二十九人遠詣天竺。
劉宋元嘉二年(425)法盛等二十九人遊歷諸國,尋覓遺跡及諸瑞像,禮拜供養。
同年,成都萬佛寺造《彌勒淨土變》。
劉宋元嘉三年(426)曇斌住四層寺,夢彌勒手摩其頂,為其說法。七月曇無譯《優婆塞戒經》七卷。錫蘭比丘尼八人至中國傳授律法。法盛等二十九人依舊遊歷諸國勝蹟。
劉宋元嘉四年(427)法盛等二十九人依舊遊歷至懮長國,見牛頭檀旃彌勒像常放光明,四眾伎樂四時笑樂。遠人皆從像悔過。法盛遂與諸雲道俗五百人,於像前發願:「願求捨身,必見彌勒。此願可諧,香煙右旋。」須臾,眾煙合成一蓋,右頑三匝,漸漸消盡。同年,罽賓達摩於樹上得《菩薩戒本經》,入定升兜率見彌勒,知菩薩囑其傳法漢地。往尼訶羅國受戒法後,轉授於酒泉沙門惠欖(慧覽)。
之後,惠欖(慧覽)遂傳此彌勒戒法於闐、沙洲、酒泉、囨州、西蜀、建康乃至嶺南羅浮山等地,大盛於時。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彌勒信仰時興盛狀況和法盛參與結集的「上生集會」的大致輪廓及歷史淵源。之後,歷代僧俗兩界信仰彌勒者,風起雲湧,鋪天蓋地。從大量的文獻史料上可以隨意找出證據。加之「義邑」和「法社」的興起,使得彌勒信仰上達皇室下及民間。歷代帝王將相、達官司文人、仕宦舉子乃至村翁市婦。無不被彌勒信仰思潮所籠罩。從內地邑社俗講之《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之「講經文」,到西域流行的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的劇本,無不體現出彌勒信仰思想在當時當地的流傳普及。此風一直到五代末年因後周廢佛而止。
第三次:

第三次著名的「上生集會」,當是唐太和八年白居易參與的洛陽長壽寺的「上生集會」,共僧俗一百四十人。他在《畫彌勒上生幀並序》寫道:南贍部洲大唐國東都城洛陽長壽寺大比丘道嵩、存一、惠恭等六十人,與優婆塞(仇)士良、(段)惟儉等八十人,乙太和八年(834)夏,受八戒,修十善,設法供,捨淨財,畫《兜率陀天宮彌勒上生內外眾》一鋪,眷屬圍繞,相好莊嚴。於是嵩等曲躬合掌,焚香作禮,發大誓願:「願生內宮,劫劫生生,親近供養」。按本經云可以滅九十億劫生死之罪也。有彌勒弟子樂天,同是願,遇是緣。爾時稽首當來下生慈氏世尊足下,致敬無量,而說讚曰:
百四十心,合為一誠;百四十口,發同一聲。
仰慈氏形,稱慈氏名;願我來時,一時上生。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此次洛陽長壽寺的「上生集會」,共僧俗一百四十人,雖然較之法盛的那次集會為遜色(有五百餘人),但比道安那次集會(共八人)卻隆重得多了。類似於此次規模的「上生集會」,在當時應還有更多。白居易在此次集會中秉受八戒,堅修十善,發願上生兜率天宮後,一直堅持不懈地修行。我們可以從他的另外一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個人發願的情況。
在《畫彌勒上生帖記》一文寫道:
南贍部洲大唐國東都香山居士,太原人白樂天年老病風,因身有苦,遍念一切惡趣眾生,願同我身離苦得樂。由是命繪事。按經文,仰兜率天宮,想彌勒諸眾。此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養之。一禮一讚,所生功德,若我老病苦者,皆得如本願焉。本願云何?先是樂天歸三寶,持十齋,受八戒者有年矣,常日日焚香佛前,稽首發願:「願來世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生生劫劫與慈氏俱。永離生死苦,終成無上道。」今因老病,重此證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願也。慈氏在上,實聞斯言。言訖作禮,自為此記。時進開成五年(840)三月日記。(《白居易集卷七十》)

第四次:

第四次著名的「上生集會」,是唐咸通八年(867)二月壬申日,敦煌龍興寺沙門明照造《彌勒佛變相》於莫高窟南壁,與敦煌郡清信社長口大朝、社官朱再靖、錄事曹善僧,宋神達、冉生、僧羅口法、僧程智常等三十餘人發願上生兜率,得遇彌勒。並於二十六日辛酉撰《造像功德發願文並序》:竊以實相凝空,隨緣生以呈妙色;法身湛寂,應物感而播群形。幽顯冀其津梁,人天資其汲引。自祥開道樹,變現之蹟難量;捧駕王城,神化之規叵測。加以發願鹿苑,覺海浮浪於三千;光照鶴林,智炬潛暉於百億。俯運善權之力,廣開方便之門。邈矣能仁,遐哉妙覺者也!
闕今鐫石、塑佛、繪畫者,則有敦煌郡清信社長口大朝、社官朱再靖、錄事曹善僧等三十餘人,惟公等是雅量宏遠,溫儀凜然。懷君子之規謀,習先生之法度。心花早發,意樹先榮。了四大之非恒,悟空花之無實。中以風火不適,地水相違;九橫交弛,十纏縱逼:三途流浪,六道輪迴。是以同心啟願,減削資儲;貿召良工,樹茲少福。乃於莫高窟龕內,於南壁上畫《彌勒佛變相》一鋪。備工匠之巧,窮丹青之妙。姿盡綺絢,絕世無比。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隨形若在。又年歲至正月十五日急七月十五日,悉就窟點燃燈,年年供養不絕。以此功德,先奉為當今皇帝御宇,金鏡常懸,國祚永隆。又願我河西節度使萬戶侯檢校司空張公,命同劫石,壽等龜鶴。合邑諸公等,惟願常修正道,崇信法門。般若為心,慈悲作量。平生垢障,沐法水以長清;宿昔塵勞,拂慈光而永散。生生世世,同會良緣。當來之中,值遇彌勒;龍華三會,願登彼岸。支羅(那)眷屬,永辭災障。亡過七代及亡父母,三代考妣,清體靈識。並願花台受氣,速證無生。窮無窮之世界,盡無盡之蒼生,俱沐勝因,咸登覺果。
大唐咸通八年歲次丁亥二月壬申日塑二十六日辛酉題記宋神達、冉生、僧羅口法、僧程智常其後,有後唐清泰二年(935)二月十日,東京相國寺西塔院貞海法師召弟子五十餘人,令唱《上生》。禮佛。次日合掌而化。宋朝紹興進士鍾離松於乾道年間宦蹟蘇州,與寶積實等結「上生社」念彌勒佛名,四眾從者百人。之後,上生結社,鮮有聞者。

第五次:
清初康熙十年(1671),廣州南海寶象林沙門、曹洞宗高僧在弘贊輯《兜率龜鏡集》。在他周圍,有許多修習彌勒淨土的比丘、比丘尼、沙彌、優婆夷等,組織「上生社」宣傳弘揚彌勒法門。以在弘贊禪師為核心,以比丘寶象開覺、慧弓開、鼎湖開溈,比丘尼戒丘成慈,沙彌遠目開皙、鐵有開犖,以及鄒優婆夷等為週邊的「上生社」,在廣州南海寶象林、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一帶掀起了信仰彌勒淨土的熱潮。
弘贊(1611-1685),號在。明未清初曹洞宗僧。廣東新會人,俗姓朱。早歲從余集生學儒典,博雅能文,弱冠補縣學生員。清入主後,乃遁走為僧,研習禪法。初參杭州接待寺雪關智暗,得其法。其後,參叩橫山光明古剎。又住廣州南海寶象林。復參謁肇慶鼎湖山慶雲寺溪壑道邱,而得印可,繼席肇慶鼎湖。師生平特重實踐篤履,雖精於禪,因痛心於叢林中浮誇不實之風氣,絕口不言禪道,僅弘律儀,宣導戒行,以為職事。康熙二十四年示寂,世壽七十五。著述甚多,有《鼎湖山木人居在禪師剩稿》五卷、《兜率龜鏡集》三卷,《四分律名義標釋》四十卷、《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略疏》八卷、《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會釋》三卷,《心經論》、《四分戒本如釋》十二卷,《歸戒要集》三卷、《禮佛儀式》、《沙彌學戒儀軌頌注》一卷、《溈山警策句釋記》二卷、《八關齋法》一卷等。《兜率龜鏡集)凡三卷。收於《續藏》第一四九冊。本書乃彙集有關彌勒信仰、兜率往生之見聞,及選自經論中相關之傳記所成者。本書之編述,旨在收集有關彌勒兜率往生名賢之行誼德業,以作為後世學人之指南。卷上為應化垂蹟,卷中記述上生兜率之聖賢,卷下收集有關彌勒信仰之經咒願文。〔參考資料〕《鼎湖山志》卷三《在和尚傳》、《兜率龜鏡集》,《清代佛教》。

第六次:

民國太虛大師於武昌佛學院定朝暮課誦以改念彌勒佛名,發願生兜率為導歸。民國十三年 (1924)二月五日甲子元旦,編《慈宗三要》於武昌佛學院,選《瑜珈真實義品》以明境,《瑜伽菩薩戒本》次軌行,《觀彌勒上生經》以明果,論、律,經俱備。民國二十一年 (1932)十二月二十五日,太虛大師於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開講「法備五乘、義周十宗」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法會完畢,廈門各界來受皈依者眾,乃發起設立「廈門慈宗學會」,以宗奉慈氏菩薩、往生兜率天宮為基本修習依據。民國二十五年在奉化雪竇寺開講《彌勒菩薩上生經》,有《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刊行,第四節《慈宗的名義》略釋了慈宗之舉設、源流、影響、作用,會眾歸一,以弘揚慈宗,此乃大師畢生特弘慈宗之彌勒淨土法門特勝處。

第七次:

太虛大師圓寂後,由於戰亂和政治形勢的影響,慈宗在中國一直無法弘揚。直到民國八十九年 (2000),才重新有兩岸僧人組織湖南慈宗學會台灣慈宗學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