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德居士

  兜率天宮是一生補處菩薩的住處及彌勒菩薩弘法教化的處所,更是你我彌勒弟子信仰的究竟歸依處。

  隨著彌勒信仰思想的展開,從唐代開始,「兜率天宮」被區分為「內院」與「外院」;此後,兜率內院成為彌勒信仰者的最後歸依處。而原意的願生「兜率天宮」變質成為願生「兜率內院」。讓千餘年來,在彌勒信仰者的世界裡,兜率天宮分為內外院乃是耳熟能詳的眾口之辭。但是,當我們翻檢整部大藏經典及諸文獻,兜率天宮之分內及外,或者以「兜率內院」指稱兜率天宮這樣的認知和依準,的確是唐代窺基大師以後才有的事情;而從此刻開始,便造成「千餘年來中國漢傳佛教對『兜率天宮』變成『兜率內院』信仰之說的嚴重錯誤與認知」。

  但從「兜率天宮」到「兜率內院」觀念的出現,實為彌勒信仰演變發展的關鍵之一。兜率天宮本身並無區分為內及外,這在唐代以前的佛經及中國撰述的文獻中都記述得很清楚。例如在《名僧傳鈔》及《高僧傳》都只說「願生兜率」或「生兜率天」、「至兜率」等,並沒有「兜率內院」的說法。在吉藏大師、元曉大師、憬興大師撰之《彌勒經遊意》、《彌勒上生經宗要》、《彌勒上生經料簡記》及詮明大師集之《上生經疏會古通今新抄》中皆沒有將兜率天宮分為「兜率內院」和「兜率外院」的觀念及說法。

  彌勒信仰的發展演變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兜率天宮在印度佛經原文中並沒有明確的內外院之區別;內外之分別起源於法相唯識宗,從最初玄奘大師的「內外眾」,再到窺基大師提出的「內外院」,根本的原因在於彌勒信仰--「上生兜率天宮」遭遇了對手的非議和挑戰(從印度的異學外道到中國的彌陀信仰);兜率「內外」的觀念是法相唯識宗對印度兜率原型的繼承和轉變,最終發展成為中國漢傳佛教系彌勒信仰的核心概念。而兜率內院變成了彌勒上生信仰者所嚮往歸依的最終處所;因為這個轉變,兜率內院觀念強化了上生信仰,讓唐朝基師以後的正信彌勒信仰內容、說法、地位確立。然而到了今日,原本一個完整容易上生的兜率陀天,被切割為「內院難生、外院退墮」的信仰 ,因而障礙了千餘年來彌勒法門的發展,是幸、不幸 ?!

  不管佛弟子們依循的角度為何,還是誠懇的呼籲,依法不依人,縱然玄奘、窺基乃唐代高僧大德,但一切還是得依準經典的說法,莫要隨意揣測 ,任意的變更經典的原意。由現存的經典,依佛陀之聖言量,來修持、弘揚彌勒法門,方為眾生之大幸。

2016/7/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妙喜宗竹山法明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